故乡风物长
提起薄家口,现在的日照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“薄家口茶”,而薄次萍老人首先想到的,却总是村后边的那座小山。
“在我小时候那会儿,薄家口哪有什么茶啊,一个小村庄,三面都是山,我在这里生活到六岁,所以在我的印象里,故乡总是那一片青山。”
1940年,为躲避战乱,年仅6岁的薄次萍随家人搬迁至青岛。虽然只在故乡生活过六年,但故土的风物早已印刻在心里,更重要的是,故土先贤的遗教也早已在年幼的薄次萍心中扎下了根。
“薄家口的革命先烈薄天飞先生是我的同宗本家,他所留下的革命思想,成为我们整个薄氏家族的遗教。”
薄次萍所说的革命先烈薄天飞,原名薄守德,字子明,又称薄天飞,系同盟会会员,幼时受舅父丁惟汾(国民党三大元老之一)影响,萌发民主革命思想,后任山东倒袁护国军司令。辛亥革命烈士。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,也是山东的第一位上将。
在这种革命思想的影响下,薄家口的薄氏家族涌现出了众多有识之士,也形成了从军报国的传统。薄次萍的父祖、兄弟等,皆入行伍,披军装,这也成为薄氏家族的世家风范。
搬到青岛后,薄次萍进入了青岛黄台路小学读书,彼时的青岛正由日本侵略者占领,日本侵略者规定,在其他课程之外,所有小学必须开设日文课程。尚处年幼的薄次萍心里却早早播种下了一颗不甘屈服的坚毅的种子。“那时候,只要一上日文课,我都坐到教室的最后面去。”
为了能够读书,薄次萍仍坚持着在日本人的学校上学,“读书是我们家的家训,长辈从小就教导我们不读书就不会有出息。”但正逢乱世,又是在侵略者的学校,安心读书无疑是非常困难的。“那时候年龄小,玩心也重,有时候学校不正常上课或者日本人又搞什么特殊教育,我就跑到当时青岛的第三公园去听铁板快书,听武老二。家里给我的一点零用钱,我都贡献给这里说书的了。但就是在这种快板书里,我知道了那些英雄人物的传奇,也接受了最好的中国传统教育。”
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,11岁的薄次萍也到了读初中的年纪。他首先进入了青岛的教会学校礼贤中学,后又进入青岛的日照临中。但安心读书的平静岁月很快就结束了,随着内战的爆发,薄次萍不得不再次跟随家人踏上了漂泊流亡的路程。
“最早的时候到济南,进入济南第一临时中学,后来又随学校到了浙江的长安镇,再到广州,最后渡海到了澎湖。故乡也就越走越远……”